楊宇杰



生于1950年殖民地的香港。 一個真光小學的女校男生, 參加了全港第一屆升中試, 被派去了昔日的「官立中文中學」- 金文泰中學。 。「赤柱年華」過後, 又曾勤工儉學於現稱為樹仁大學的樹仁書院夜校部, 研讀文史。



一個 13歲便當上了「青年樂園」週刊的派報員, 有幸于17歲之齡便當上了「新晚報」的「小編輯」, 主編及主理「學生樂園」的版面及社團; 更藉此機緣, 以「石中英」為筆名, 在「新晚報」的「風華」版, 發表了不少政治論文, 尤其是一力掀起當年劃時代的有關托洛斯基主義及其派別在香港的評論。 與此同時, 亦應邀在「文匯報」副刊寫作了具時代背景的散文, 這些散文部份日後結集成書 – 一本名為「我愛秋風勁」的散文集, 于1975年初版, 時維25歲。 「我愛秋風勁」後于1983年三版。 歲月流金, 現存于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各區公共圖書館供大眾借閱。 除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圖書館」外, 更有幸被收藏於「中大圖書館」內的「香港文學特藏」。

一個在30歲前, 曾執教于私立英文中學經年的數學老師 – 楊 SIR, 同時擔當著一些青年社團的義務導師, 啟迪三千, 春風化雨。 35歲則倡議並邀請旅港日本友人一道創辦了90年代全港學生人數最多的日本語學校 – 朝日日本文化學校, 並出任校董。 50歲後, 除向母校金文泰中學捐贈校舍新翼的「楊宇杰綜合活動中心」外, 還設立多個長期的獎學金, 包括「楊宇杰(石中英) 散文創作獎」。 在「5。12」四川地震後, 更一力促成了金文泰中學與災區的北川中學結對而成姊妹學校, 並成立了專門的「北川基金」, 持續贊助北川中學的師生訪港團, 每年赴港與金文泰中學進行交流學習。

80年代, 以30歲之齡, 就職當時「香港工會聯合會」 轄下企業 – 華南旅行社, 出任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 對個人來說, 實是70年代工餘參與安排香港中學及大專學生前赴中國大陸旅遊參觀及推動「認識祖國」風氣的 一種延續及在新情勢下的專業化行為 – 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及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協定的簽署, 讓各階層的香港居民前赴大陸的「中國旅遊熱」, 得以從70年代的「暗湧」變成80年代的「潮流」。 有幸能借勢于「華南旅行社」受到香港工會、社團、市民大眾的信任和支持, 並獲大陸接待單位 – 如當時中華全國總工會屬下各省市工會國際部及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屬下全國及各地中國旅行社對服務質量和信心的保証。 華南旅行社的大陸旅行團, 年參加人數在80年代中葉為香港諸旅行社中之冠, 為推動香港市民「中國旅遊熱」的主要推手之一。 更有幸參與的是, 在香港未有任何飛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桂林的班機服務之前, 「華南」為第一家香港旅行社率先長期租用「中國民航」的客機進行定期包機以開展「直飛團」業務, 其上座率的成功, 大大鼓勵了日後「中國民航」開拓到上述幾個城市的定期航班服務。 這創舉的成功, 不但為中港旅遊業, 亦為中港航空業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同期, 還主力參與從規劃設計、 融資興建的幾個酒店項目, 這包括了粵北第一個「遊樂場」加「渡假酒店」 – 韶關「翠湖山莊」, 並出任董事總經理; 中國 (廣東)第一個在法國的酒店項目 – 巴黎中國城, 出任中港法三方合資在法註冊的首任董事; 雲南昆明第一個五星標準酒店「金龍飯店」的「白武士」和董事。 在「華南」的七年, 有幸參與籌組「香港中國旅遊業協會」, 並曾多次代表「協會」出席了「香港旅遊業議會」的會議。

1998年的「下海」, 一手創建, 並歷任總經理、 董事、主席的香港新駿公司, 過去22年來, 實際上有幸參與了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 全球化、 個人和公司都成為了中國資訊產業, 尤其是電視機上下遊產業鏈發展史上曾經不可或缺的角色。

當然是機緣巧合, 亦是各企業的自主決策, 相關政府的批准同意, 但沒有「新駿」 和個人的介入和參與, 策劃和設計, 努力和執行, 協調和推廣, 以下事情在過去20年的中國和世界將不會發生, 這包括了:
  • 1988年, 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在購買法國THOMSON 公司的彩色電視 (CTV) 最關鍵件的彩色顯像管 (CRT) 生產線和技術後, 得以建設「佛山彩色顯像管廠」; 與此同時, 亦是全球彩管的發明者和專利擁有者 – 美國RCA 的技術首次進入中國;
  • 1992年, 佛山再度引進THOMSON 轄下RCA 的29英吋CRT技術, 成為全國唯一可抗衡北京市松下廠29英吋CRT 的生產商;
  • 1993年至1998年, 義大利製造的THOMSON牌29英吋CRT和美國製造RCA牌29”/ 34”/ 38” CRT, 在中國市場連續6年成為銷售冠軍, 不單以質高價高, 壓倒了韓國、日本製造的同類型產品, 還協助一批國產品牌彩電 – 如長虹、TCL、康佳, 創維用進口CRT配國產機芯, 中國製造的大及特大螢幕CTV 逐步「壓倒」了外國品牌的進口彩電, 國產品牌彩電成為市場的主流;
  • 1999年, 佛山市成功引資, 法國THOMSON 成為其在華第一個合資控股企業 – 湯姆遜佛山彩色顯像管公司 (2000人); 並乘勢在廣東省發展其在東莞市專門生產供歐美市場的音響廠 (5000人)和在深圳市佔當時全球供應量 1/4 的DVD光頭廠 (10000人), 另加在惠州外發加工的電話機廠 (3000人); 至此, 法國THOMSON 成為廣東省內最大的法國企業;
  • 2003年, THOMSON 成功以「湯姆遜佛山」併購了國營的東莞「福地彩管廠」, 合併而成「湯姆遜廣東顯示器件公司」- 一間公司, 兩個基地, 五條生產線, 5000工人, 50億產值, 成為廣東第一 / 中國第三大彩管企業;
  • 2004年1月, 法國總理府內,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法國總理賴法蘭的見証下, 兩國企業簽署協議。 中國企業TCL 兼併了法國THOMSON 的彩電部門, 打造成世界第一間由中國人控制的全球最大彩電企業 (年產銷2000萬台/ 20000員工 / 300億產值)。 半年後, 中國聯想集團併購美國IBM的PC業務時, 亦沿用TCL-THOMSON模式;
  • 2008年, 在中國數碼電視廣播中佔主力的數碼有線廣播 (DBV-C) 新增的 2000萬台機頂盒 (STB) 中, 有1500萬台安裝了「新駿」提供的THOMSON牌的數碼高頻頭 (TUNER), 這已是在中國市場上從 “零”開始, 並連續8年取得2/3以上的市佔率了。
20年來的「商旅」, 有幸參與 / 經歷了中國工業化之路 的不同階段 – 從上游的關鍵元件 / 技術設備引進, 到國產化終端產品取代「舶來品」, 從國營引進外資而成中外合資企業, 以至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及進行「全球化」的M&A, 若曾作出一點貢獻, 並目睹中國的成功, 這才是最大的得著。 至于期間所取得名與利, 倒是其次的了。
Copyright © Tse, Leung & Young Found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